编办概况

重点专题

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知识问答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13-07-23 】 【选择字号:

1、什么是机构编制实名制?

    机构编制实名制是将机构编制部门核定到机关、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,按照规定类别和特定程序定编到人,把抽象的编制具体化,使自然人的进编有章有法,让在编人员的身份认定有凭有据。无论哪种类别的编制,都要与自然人的真实姓名相匹配。

    2、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范围是什么?

    在纵向涵盖了省直、市州、县区、乡镇四级,在横向上包括了党委、人大、政府、政协、法院、检察院、民主党派、群众团体机关和各类事业单位。

    3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目标是什么?

    通过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,构建运转协调、互联互通、相互约束、信息共享的实名制管理网络平台。

4、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有何重要意义?

   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,是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;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与人员增长的重要措施;是科学配置党的执政资源,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举措;是贯彻落实《公务员法》、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现实需要。

    5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主要建立哪几方面的制度?

    一是建立《机构编制管理证》制度;二是建立《编制使用通知单》制度;三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维护制度;四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公示制度;五是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制度。

6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内容是什么?

   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包括各单位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。其中,机构编制情况包括机构名称、性质、类别、规格、隶属关系、领导职数、主要职责(任务)、编制类型、编制数量、经费渠道等。实有人员情况包括姓名、性别、出生日期、身份证号、所属机构、占编制类型、职务、职称、学历、参加工作时间、出入编时间及原因等。

    7、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的依据是什么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2006年,中编办在为实施公务员法给各地下达行政编制的文件中要求,“到2011年,要实现行政编制数、实有人员数、财政供养数对应的实名制”。2009年,中组部、中编办、财政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《关于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通知》(中编办发[2009]39号),对确保到2011年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提出了明确要求。根据中央精神,20111129日,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、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《关于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意见》(甘办发[2010]88号)。

8、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方法步骤有哪些?

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分为以下5个阶段:调查摸底和动员部署阶段、信息采集和初审阶段、信息公示和报送阶段、信息审查和录入阶段、数据汇总和总结完善阶段。

9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公示的内容是什么?

    在不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,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,接受监督。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:机构名称、主要职责、内设机构、人员编制及对应配备的实有人员名单等。

   10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公示方式是什么?

各部门(单位)利用政务公开栏在本部门(单位)内部进行公示。

11、机构编制实名制监督检查的方式有哪些?

    1)开通机构编制举报投诉电话“12310”。

    2)聘请机构编制工作社会监督员。

12、怎样才能管住、管好机构编制?

    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组织、财政、人社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,规范相关审批流程。对擅自增设的机构,财政部门一律不予核拨经费,银行不予开设账户;属于事业单位的,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不予核发法人证书。对擅自超编进入的人员,组织、财政、人社等部门不予办理人员调配、工资核发等手续。

    13、违反机构编制纪律依据什么进行处理?

    2009年中纪委印发了《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<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列>若干问题的解释》的通知(中纪发[2009]15号)文件,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各类情况处理作了明文规定。

    14、确定超编单位在编人员时应把握哪些原则?

    一是领导职数、一般干部、工勤人员三种岗位的编制互不挤占。二是领导超编的,按组织任命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确定。三是一般工作人员(含正副主任科员)超编的,按进入本单位时间先后确定。四是同时进入本单位的人员按工龄长短确定(并入机构人员以进入原单位时间为准)。对超编人员确定为非在编的暂时列入编外,待空编后递补入编。